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我的诗文 > 《林泉高致集》对山水画论的贡献

《林泉高致集》对山水画论的贡献

发布时间:2015-04-23 14:44:00


文/崔勇波


《林泉高致集》是北宋郭思在其父郭熙谢世之后,根据郭熙生前所述记录整理的山水画论著。此书约成于北宋微宗政和七年。

《林泉高致集》虽为郭思追述篡辑成书,但论述完整,层次清晰,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宋以来山水画论的精深研读及其继承的关系。如其山水画的快意说、对山水的远观其势等立论都与前人的立论有承传关系,但又有明显的发展创造,尤其关于对山水的审美观照的方法,山水画的取材原则等精到的论述,至今仍有其指导实践的意义。关于山水画创作对山水观照方法的论述,是《林泉高致集》最精华的部份,也是其可操作最强的部份。对此,郭熙首先提出了画家对山水审美观照的心态问题说:“以林泉之心临之价高,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。”这里所说的“以林泉之临心之”的“林泉之心”有两重涵义:一是抱着平等的心态。《山水训》开篇便说:“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,其旨安在?丘围养素,所常处也。泉石啸傲,所常乐也,渔樵隐逸,所常适也,猿鹤飞鸣,所常观也。”这处、乐、适、观就是对山水泉林的亲和平等;二是说要以林泉之括淡无欲无待的平静虚阔之心去体验山水林泉之“意”。郭熙认为这样以林泉之心去亲近山水,才能得到审美的的满足,才能更多的快意,因而说“价高”。

其次,提出画家之于山水要“饱游沃看。”他说:“欲夺其造化,莫神于好,莫精于勤,莫大于饱游沃看。”“饱游沃看”就是博览群山,对各种各样的山水林石有深切的审美感受,“饱游沃看”方能使千万壑历历罗列于胸中。后来,石涛将此思想发展为“搜尽奇峰打草稿。” 

其三,观看山水,还要远望以取其势,近看以取其质。他说:“真山水之川谷,远望之以取其势,近看之以取其质。”这是《林泉高致集》观察山水的一个重要论点。郭熙的贡献不仅在重提山水的观照须远望以取其势,还在于他将这个原理伸延到山水的全方位整体景观的审美观照。他提出十分有影响的“山有三远”之说。即:高远,深远、平远之势。看是从下而上,前而后,近而远三方位把握山远之势。此外还提出了远望山中烟岚、云气、风雨、阴晴之势的方法和体验。

其四、提出“山形步步移、山形面面看”的观照方法。即掌握山川之势还须从多种距离去感受,不同距离,其呈现之势亦异,感受自然亦不同。所谓“山形面面看”,就是要对山川进行多视角的审美观照。这是对“近取其质”的补充和要求。即身处山川之中,掌握山川之意还要对山川之景观作多方面的体验,加之春夏秋冬四时观看,朝暮阴晴的观察。绘画心态即绘画时之心理状态,历代画论家都十分重视。张彦远提出“守其神,专其一”之说,郭苦虚则提出“神闲意定,则思不竭而笔不困”等等,郭熙在继承前人所论基础上,对山水画创作的心态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,发表了较系统的见解。他说:“庄子说画史解衣般礴,此真行画家之法”。他提出山水画家“须养行胸中宽快,意思悦适。”这就是要诚挚宽厚,虚怀若谷,然后方能从容纳万物于胸中,方能体验山水之情意,方能有高的境界。“境界已熟,心手已应,方始纵横中度,左右逢源。”

对于具体创作心态,则提出“凡一景之画,不以大小多少,必须注精以一之,不精则神不专。”所谓“注精以一之”,就是全身心融浸于所绘画的景物意象,“而目不见绢素,手不知笔墨”,就是张彦远所说的意不在画的意思,同时郭熙进一步指出作画者之大病是“积惰气”和“积昏气”。“惰气”是指“意不欲”,即未有创作欲望,意与景尚不明时的精神状态。如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勉强为之,那么“其迹软懦而不决”、“不决则失分解法”。“积昏气”是指乘兴得意而作,万事俱忘,也就是忘乎所以。这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对“积昏气而作”的批评,这表明郭熙对创作心态也有深刻的认识。他不仅看到没有创作欲望,勉强而为是违反山水画创作规律的,而且也看到仅凭一股兴致,也是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情理之中、意外之妙的山水画。从创作态度看,郭熙还反对“轻心”和“慢心”。他之所以反对这种态度,是因为“以轻心挑之者,其形脱略而不圆”。“不圆”就是形象不完整,或有违于形似,因此他说“不圆”,则失体裁法。此体裁法是指画中形象之体形剪裁以使形象得当之法。“慢心”是指作画过程的草率态度,是一种急燥草率的态度。故此“以慢心忽之者,其体疏率而不齐。”“不齐”,则失紧慢法,“紧慢法”是运笔随形象,或速或缓,认真对待的方法。由此看来,其提倡之“注精以一之”的心理状态是既有创作欲望,有冲淡不为物欲所累的情致,又有理智构思的深刻,熟练的笔墨技巧;既目不见绢素,唯有胸中形象罗列,又要神闲意定,不燥不急,认真严肃这样一种创作心态,这是一种蕴藏着辩证思维因素的创作心态论,是《林泉高致》对山水画创作理论的又一重要贡献。

关于山水画家的素养:《林泉高致》提出随着文人画家的发展,北宋以来逐渐重视士人画家的修养。论得最多的当是画家之人品的修养,提倡林泉之志,以淡泊物欲为超逸。提出要以林泉之心临山川的同时,还应当纯熟山川,储存大量的形象,这样,画山便能做到高下,充分显现出山的美意;画水便能写出水的自然自足之状,显现出水的富赡之态。郭熙还主张画家之师不要仅局限于一家,对各家之长要“兼收并览,广议博考。以使我自成一家,然后才为得”。批评当时那种只学一人,又限于摹仿的坏习气,其极力提倡不局限于一家,博考广议,重在自成一家的见解是深刻的,也是有得于框正时弊的。